UDC.628.512:543.062 Z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435—199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dioxide-Saltzman method 1995-08-01实施 1995-03-25发布 发布 蓝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GB/T15435—1995 Saltzman 法 Amblent air-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dioxide-Saltzman method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分光光度法。 1.2适用范围 当采样体积为4~24L时,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范围为0.015~2.0mg/m。 2引用标准 GB5275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渗透法 3术语 Saltzman实验系数(f):用渗透法制备的二氧化氮校准用混合气体,在采气过程中被吸收液吸收生 成的偶氮染料相当于亚硝酸根的量与通过采样系统的二氧化氮总量的比值。该系数为多次重复实验测 定的平均值,测定方法见附录B。 4原理 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科,于波长540~~545nm之间处,测定吸光度。 5试剂 除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无亚硝酸根的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必 要时可在全玻璃蒸馏器中加少量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钡重新蒸馏。 水纯度的检验方法:按8.1.1条测量,吸收液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 5. 1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称取 0.50 g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CrcH,NH(CH2),NH 2HCI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此溶液贮于密封的棕色试剂瓶中,在冰箱中冷藏,可 稳定三个月。 5.2显色液:称取 5.0g对氨基苯磺酸[NH,C,H,SO,H],溶于约200mL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冰乙酸和50.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5.1), 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 5.3吸收液:使用时将显色液(5.2和水按4十1(V/V)比例混合,即为吸收液。此溶液于密闭棕色瓶 中,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若呈现淡红色,应弃之重配。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03-25批准 1995-08-01实施 1 GB/T15435—1995 5.4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溶液:250mgNOz/L。准确称取0.3750g亚硝酸钠(NaNO2,优级纯,预先在干 燥器内放置24h),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贮于密闭瓶中于暗处存放,可稳定 三个月。 5.5亚硝酸盐标准工作溶液:2.50mgNOz/1.。用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5.4)稀释。临用前现配。 5.6校准用混合气:使用时,按GB5275规定的渗透法制备零气及能覆盖欲测范围的至少四种浓度的 二氧化氮校准用混合气体。 6仪器 6.1采样探头:硼硅玻璃、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硅胶管,内径约为6mm,尽可能短一些,任何情况下 不得长于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6.2吸收瓶:内装10mL、25mL或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液柱不低于80mm。按附录A检 查吸收瓶的玻板阻力,气泡分散的均匀性及采样效率。下图示出了较为适用的二种多孔玻板吸收瓶。 50ml 10mL 多孔玻板吸收瓶示意图 6.3空气采样器: 6.3.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采气流量为0.4L/min时,误差小于±5%。 6.3.2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气流量为0.2L/min时,误差小于±5%。能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 20±4℃ 6.4分光光度计。 6. 5硅胶管:内径约 6 mm。 7样品 7.1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10.0mL吸收液(5.3),标记吸收液液面位 置以 0. 4 L/min流量采气 6~24 L。 7.2长时间采样(24h以内):用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内装25.0mL或50.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 80mm,标记吸收液液面位置,使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士4℃,从9:00到次日9:00,以0.2L/min流 量采气288L。 采样、样品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7.3干扰及排除 2 SZIC GB/T 15435—1995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mg/m²时,使吸收液略显红色,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 在吸收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即可将臭氧浓度降低到不干扰二氧化氮测定的水平。 8分析步骤 8.1校准曲线的绘制 8.1.1用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1制备标准色列: 表1亚硝酸盐标准色列 管 号 0 2 3 4 5 标准工作溶液(5.5),mL 0 0.40 0.80 1. 20 1.60 2.00 水,mi. 2.00 1. 60 1.20 0.80 0.40 0 显色液(5.2),mL 8. 00 8.00 8. 00 8.00 8.00 8.00 NO, 浓度,μg/mL 0 0. 10 0. 20 0. 30 0.40 0.50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应适当延长显色时间。如室温为15C时,显色 40min),用10mm比色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540~545nm之间处,测量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零浓 度)的吸光度以后,对应NO;的浓度(μg/m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8.1.2用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绘制工作曲线 按GB5275规定的方法,制备零气和能覆盖欲测浓度范围的至少四种浓度的二氧化氮标准混合气 体,按采样操作条件(见第7章)采气,采样体积应与预计在现场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相近。按8.1.1条 操作测量吸光度。以通过采样系统的标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含量(μg)与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 (mL)之比为横坐标;以各浓度点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与零浓度点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之差为纵坐 标,绘制工作曲线。 8.2样品测定 采样后放置20min(气温低时,适当延长显色时间。如15C时,显色40min),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 液的体积补至标线,混匀,按8.1.1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和空白试验样品的吸光度。 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校准曲线的上限,应用空白试验溶液稀释,再测量其吸光度。 采样后应尽快测量样品的吸光度,若不能及时分析,应将样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于30℃C暗处存 放,可稳定8h;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于0~4C冷藏,至少可稳定三天。 8.3空白试验 与采样用吸收液同一批配制的吸收液。 9结果的表示 9.1用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时,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C,(rg/m)用式(1)计算: (A-A-α) X V X D CNO, .(1 ) bxfxV. 式中: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空白试验溶液的吸光度; 按8.1.1条测得的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g; b- 一按8.1.1条测得的标准曲线的截距; a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3 GB/T15435-1995 V。—换算为标准状态(273K、101.3kPa)下的采样体积,L; D- 样品的稀释倍数; -Saltzman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二氧化氟浓度高于0.720mg/m时,f值为0.77)。 9.2用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绘制工作曲线时,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Co,(mg/m)用式(2)计算 CXVXD CNo, ..( 2 ) Vo 式中:C-→由8.1.2条测得的工作曲线上查得的N,浓度,μg/ml;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V。-一换算到标准状态(273K、101.3kPa)下的采样体积,1; D一一样品的稀释倍数。 10密度和准确度 10.1测定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表2精密度和准确度数据 精密度,μg/mL NO, 浓度 分析结果 准确度 μg/ml. g/mL 重 复 性 再 现 性 (m-C)/C c m % R r 0.715±0.03 0.700 0. 002 0 0. 006 0. 009 5 0.027 - 2. 1 0. 358±0. 01 0.315 0. 001 5 0. 004 0. 005 6 0. 016 -2. 0 0. 072±0, 00 0.070 0.0020 0. 002 0.001 4 0. 004 -2. 8 本精密度和准确数据于1993年,由6个实验室对3个浓度水平的试样所做的试验中确定,重复测 定次数为6,概率水平为95%。 10.2测定NO,标准气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5个实验室测定浓度范围在0.056~0.480mg/m的NO,标准气体,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10%,相 对误差小于±8%。

pdf文档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第 1 页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第 2 页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0 11:59: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